【调研路上】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一带一路’与藏传佛教发展研究”课题组赴四川、青海进行藏传佛教现状调研

发布时间:2022-08-19 16:28:00 | 来源:31选7 | 作者:课题组 | 责任编辑: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一带一路’与藏传佛教发展研究”课题于2017年正式立项,该项目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以藏传佛教文化现状研究为主线,以“一带一路”倡议所涉及的藏传佛教文化带为主要样本对象,综合应用多学科理论与视角,全面梳理藏传佛教在国内、境外的传播与发展现状,深入摸索藏传佛教在当代社会语境下的传播与调试以及未来发展方向与路径,积极探讨藏传佛教在转型过程中的发展模式,充分调动藏传佛教在国家软实力建设和“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作用,为引导藏传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坚持藏传佛教中国化方向提供智力支撑。

为进一步推进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一带一路’与藏传佛教发展研究”,受31选7总干事、项目首席专家郑堆研究员委托,由西南民族大学万果教授担任组长的课题调研组一行5人,于2022年7月7日至8月7日前往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和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海南藏族自治州、黄南藏族自治州和海东市进行实地调研。在为期一个月的调研中,课题组实地考察藏传佛教格鲁派、宁玛派、觉囊派14座寺院,召开现场座谈会14场、学术研讨会1场,围绕藏传佛教如何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如何服务于国家建设、如何在新形势下保持健康发展等核心问题,与当地专家学者、宗教界人士、统战部门领导及驻寺工作人员进行深入交流与探讨。

调研组在果洛州班玛县调研 姜凌志/摄

课题组认为,通过现场走访,在藏传佛教学经制度的完善与实践、藏传佛教在文化领域中的转型与适应方面,各教派寺院自觉秉承爱国爱教的优良传统,以各教派传统学修体系为主,积极学习和借鉴其他教派的学修经验,各美其美,不断加强佛学修养,主动参与当地文化建设,充分发扬“慈悲为怀,感恩惜福”的佛教文化精神,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发挥了积极作用。

在学经制度建设方面,以阿坝州马尔康市昌列寺、果洛州久治县白玉寺和班玛县果芒寺、海南州香赤寺为代表的宁玛派寺院,在充分继承传统宁玛派修学体系的基础上,博采众长,积极借鉴学习其他教派的学经制度,在将因明学、中观学等藏传佛教“精品课程”作为必修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创新和适度改革学经年限,以适应中青年学僧。

在海南州贵德县都秀寺,调研组发现,该寺在以甘肃拉卜楞寺学经制度为主体的同时,大力弘扬佛教和谐包容精神,狠抓僧人戒律,倡导“以戒为师”,严格管理寺院。近年来,都秀寺因戒律森严,教风良好,多次被评为省州县“和谐寺庙”。

果洛州玛沁县拉加寺延续西藏色拉寺和甘肃拉卜楞寺学经体系,兼具显宗与密宗传承,形成了较为完备、稳定且长达25年的学经制度。在寺院学经院,课题组观摩了教学现场,认真听取介绍,真切感受到学僧们刻苦认真的精神。

海南州同德县的石藏寺历史悠久,传统深厚,一直以来遵循格鲁派寺院传统“五部大论”的学修体系,闻思修并重,清规戒律守持良好,寺院虽地处“三州交界”的偏远地带,交通不便,但学修体系比较完备,除了传统“五部大论”学习以外,还非常重视传统大小“五明”知识的学习,提倡学僧学习文化知识,尊重个性培养,学有专长,鼓励僧人考取传统学位。

在黄南州同仁市隆务寺,调研组先后召开两场座谈会,与民管会及统战部门共同探讨该寺学经制度情况,现隆务寺设有显宗、密宗和时轮三大学院,设置有学制各为2年的13个年级,系统学习经律论“三藏”。

在果洛州班玛县阿什羌寺,调研组重点考察了该寺在学修方面的调试。阿什羌寺虽以觉囊派修习传统为主,但也兼顾宁玛派修行法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本教派的学修内容。

调研组在黄南州同仁市统战部召开座谈会 姜凌志/摄

调研组在海南州同德县香赤寺调研 姜凌志/摄

调研组在海南州贵德县都秀寺调研 德吉草/摄

调研组在果洛州玛沁县拉加寺学经院观摩 姜凌志/摄

调研组在黄南州同仁市隆务寺召开座谈会 姜凌志/摄

在藏传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方面,通过此次调研,调研组认为,以寺院为主体的藏传佛教正在积极践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努力通过自我调适与转型,不断实现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在四川藏语佛学院阿坝分院的座谈会上,佛学院院长达扎·尕让托布旦拉西降措活佛列举萨迦班智达、十世班禅大师等高僧大德的事迹,回顾藏传佛教在民族宗教文化间进行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事实,表达了僧众团体在国富民强的当下,愿以更加积极的心态参与宗教文化对话、投身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实践的愿望。

果洛州班玛县果芒寺、阿什羌寺等寺院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积极协调成立格萨尔民间藏戏团,致力于传承格萨尔藏戏文化、推动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阿什羌寺还每年定期举办免费汉语培训班,邀请志愿者为当地村民免费教授国家通用语言,为当地村民的对外交往与交流提供了便利条件。

海南州同德县石藏寺僧众大多精通蒙藏文化习俗,是一座民族团结,文化融合的寺院,不仅为当地群众提供便利的宗教服务,而且僧众团结持戒守法,树立了良好的僧人形象。

调研组在四川藏语佛学院阿坝分院调研 姜凌志/摄

调研组在果洛州班玛县果芒寺召开座谈会 姜凌志/摄

调研组在果洛州班玛县阿什羌寺召开座谈会 姜凌志/摄

调研组在海南州同德县石藏寺调研 姜凌志/摄

在文物保护与文化传承方面,阿坝州马尔康市昌列寺昌列寺投入人力物力,对寺藏文物古籍进行科学修复整理,推动实现文献数字化建设,倡导资源共享。阿坝县各莫寺博物馆展示了大量藏文化精品,为传统优秀文化的传承与交流提供宝贵平台。

在服务信众方面,昌列寺表现出积极主动的转型态势,引导信众将佛教教义与爱国、感恩、惜福教育紧密结合,践行藏传佛教爱国爱教的传统;果洛州达日县查郎寺作为果洛草原上第一面五星红旗升起的地方,既是民族交往、民族团结的见证,也为开展爱国主义红色教育提供了有力支持。

调研组在阿坝州马尔康市昌列寺调研 姜凌志/摄

调研组在果洛州达日县查郎寺调研 姜凌志/摄

调研期间,调研组还在西宁市宏觉寺召开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一带一路’与藏传佛教发展研究”课题阶段性成果——《京藏古道》专家座谈会,与来自青海民族大学、青海师范大学、青海省社科院、青海人民出版社、青海省因明学会等单位的10余名专家学者进行交流。西宁市宏觉寺是历代班禅大师爱国爱教、护国利民的历史文化遗产和汉藏满蒙等各民族文化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场所,也是青海省委统战部红色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体验点,以及省、市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在宏觉寺举办座谈会,既契合课题研究主题,又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座谈会上,专家学者就“京藏古道”的历史意义,以及为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现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所起的重要作用进行了深入探讨。

调研组在西宁市弘觉寺调研 德吉草/摄

《京藏古道》专家座谈会在西宁市弘觉寺召开 弘觉寺供图

在调研过程中,调研组还走访了四川、青海涉藏州县的统战和民宗部门并召开座谈会。基层统战和民宗部门工作是连接政府管理部门与寺院的纽带,在凝聚人心、汇聚力量方面发挥着重要的基础性作用,是团结广大宗教界人士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重要保障。调研组深入实际了解了基层统战和民宗工作情况,为做好课题研究提供了重要帮助。

调研组在果洛州久治县调研 姜凌志/摄

调研组在阿坝州阿坝县民宗局调研 姜凌志/摄

调研组在果洛州久治县白玉寺召开座谈会 姜凌志/摄

版权所有 31选7技巧 - 31选7下期预测 - 中国女足直播 京ICP备06045333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580号